瓷砖行业觳觫2018|过去一年这十大ob体育陶瓷产区都经过了什么?
虽说2018年陶瓷行业遭遇了市场最严寒冬,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严峻的市场形势倒逼陶企加快了升级转型步伐。
过去的2018年,全国各大建陶产区都经历了什么?陶sir跟小伙伴一起对山东淄博、辽宁法库、江西高安、四川夹江、北方六省(晋冀豫陕甘宁)进行了盘点。
历经2年多壮士断腕般转型阵痛的淄博产区,进入2018年初,就迎来了好消息:家电巨头海尔与淄川区政府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淄博建陶创新示范园也由此更名为“日日顺建陶产业园”,由海尔负责运营。
日日顺建陶产业园是海尔COSMO-Plat在建陶产业领域的示范基地,目标是打造成国内赶超“佛陶”的建陶产业集聚基地,成为建陶行业品牌展示中心,用户个性化设计及定制中心、建陶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中心,并成为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通过品牌升级,使淄博建陶成为物联网时代陶瓷行业的创新者与引领者。
2018年7月26日,狮王集团名宇陶瓷、新金亿陶瓷科技两家企业同时成功试产,由此揭开了日日顺建陶产业园点火生产序幕。时隔不久,狮子王集团-宏狮企业、山东万豪陶瓷、山东耿瓷集团等5家入园企业相继点火生产,这标志着淄博建陶步入大产能生产时代。
随着入园企业陆续点火投产,淄博产区也迎来了新的考验。产能恢复的同时,成本增加、销售形势严峻、产品价格回落。
好在淄博产区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2018年,淄博产区在产品研发方面,陶企的推新速度明显快于2017年。精雕釉瓷砖、大板、异型规格瓷砖、叠加工艺瓷砖等创新产品闪亮登场。
在营销和渠道上,淄博陶瓷营销的中坚力量——贴牌商也随着产区环境的稳定,并得到当地政府政策鼓励下,选择回归。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已有近百名贴牌商陆续从其他产区返回淄博,欲重振往日辉煌。
经历这一轮产业调整后,淄博陶企也意识依靠低成本生产的竞争方式已不再可行,开始重视品牌建设。
2018年,北方建陶行业在去产能、促升级的结构调整中加速洗牌,进而倒逼建陶企业逐渐从以量取胜、价格战的发展模式,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2017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尚未停歇,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再次引发全产业链震动,除了“2+26”城市区域外,2018年又将汾渭平原11市纳入了重点督查范围。
越来越严厉的环保督察风暴,深刻波及陶瓷及相关上游产业,对陶瓷上游原材料价格、陶瓷企业开工情况产生的重大影响。据《陶瓷信息》粗略统计,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省被处罚及责令停产的企业超过30家。
2018,北方建陶行业经历了一场“煤改气”之战,波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标准之严前所未有。除了河北高邑、山西阳城、河南襄城,河南鹤壁、陕西三原等产区全部企业完成了“煤改气”之外。河北赞皇、陕西富平及河南内黄、汝州、汝阳等产区也完成了部分生产线的“天然气”改造。据《陶瓷信息》初步统计,2018年累计完成改造生产线条。
据《陶瓷信息》记者调查,2018年上半年北方瓷砖销售形势十分冷淡,陶瓷企业产销比持续在低位徘徊,5月份产销率能够达到70%以上的少之又少,多数厂家产销率低于50%;到了7、8月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已有很多企业关停了部分生产线,以缓解高居不下的库存压力。
整个下半年,北方建陶业市场行业持续低迷,瓷砖价格也大幅下滑。以800×800mm抛光砖为例,3月份每片在14元左右,到下半年就下跌到了10至11元,降价幅度超过了30%。
从2018年9月13日开始,河南在全省范围开展严打“百吨王”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超限超载货车,在全国率先开启最严治超模式。
河南一陶企总经理告诉《陶瓷信息》记者,“不但车不好找,运费每吨也上涨了十几元。”“从9月份开始,运费由原来的50元/吨,涨到了60-65元/吨”。相对于瓷砖产品的运费上涨,对陶瓷企业影响最大的还是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上涨。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一条生产线每天需要燃料及土料就达上千吨,按每吨运费增加10元计算,每月需要增加运输成本二三十万元。
2018年12月5日,由河北汇力瓷业有限公司与辉远建材联合控股的广东汇远陶瓷有限公司隆重开业,据了解,此次汇力瓷业斥巨资接手嘉信陶瓷有限公司,是北方企业进军广东的一次战略实践,也预示着汇力瓷业全国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坚实一步。
纵观2018年,北方企业的南迁趋势明显,ob体育除了汇力瓷业的大动作外,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入股广东企业和品牌,或者在广东企业代加工产品,谋求多元化发展。另外,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在佛山设置展厅,借势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加速品牌化发展。2018年新喜润陶瓷、日日升陶瓷等多个北方企业在佛山布局了展厅。
2018年11月初,位于甘肃平凉的金维曼陶瓷科技公司推出了600×1200mm产品,也是西北产区首家突破常规、推出大板产品的陶瓷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陶瓷大板的发烧热,也已成为国内陶瓷行业的热点趋势。《陶瓷信息》记者了解到,2018年北方有多家陶瓷企业在谋划生产大板产品,比如新福润、新顺成陶瓷、力马陶瓷、华达陶瓷都曾表示将把大板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与2017年一样,从11月15日进入采暖季,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燃煤陶瓷企业被要求全部停产,累计停产企业超过200家,停产企业范围超过90%。这次停产的时间也会长达4至5个月,3月15日或31日以后才可以恢复生产。
回顾2018年高安产区发展状况,无论是在产品品质、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渠道的调整和升级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据高安产区部分已经出来了销售数据的企业透露,2018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12月份就已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部分企业通体大理石瓷砖、中板也基本在10月份的采购节前后开始调整,外墙砖也较2017年同期略有上涨,常规产品保持稳定。大部分企业满负荷生产,库存量较2017年下降一半。
2017年6月,第一批淄博贴牌商进驻高安,截止2018年11月份,已有100多户淄博贴牌商在高安产区设立近200个品牌。不仅如此,淄博贴牌商的进驻,进一步推动了本土贴牌商的兴起。
无论是贴牌商还是佛山品牌的代加工,他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对产品的质检更加严格,而且,贴牌商在产品花色以产品工艺等方面更敏感,这些都进一步倒逼了高安企业的提升。
2015年,江西精诚陶瓷在高安产区推出600×1200mm规格仿古砖,2017年初,江西金泰源陶瓷率先在高安产区推出600×1200mm规格薄板,由于彼时市场仍处于观望期,并没有形成量产。
2017年下半年,金凯瑞陶瓷推出600×1200mm大理石瓷砖,2018年金三角陶瓷、金利源陶瓷、新宏信、罗斯福陶瓷等企业先后上马大板生产线mm规格通体大理石瓷砖。
2018年10月份,罗斯福陶瓷推出131通体瓷抛大板,更是让大板系列产品在高安产区蹿红。
2018年8月21日,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一行到佛山参观考察,一天中参观了新明珠禄步工业园的智能化大板生产线、中国陶瓷总部与东鹏陶瓷,并与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会谈,袁和庚马不停蹄的行程目的就是为高安陶瓷转型升级寻找思路。
2018年10月17日,《高安陶瓷产业全球战略新闻发布会》在佛山举行。在发布会现场,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在致辞中强调,高安发展陶瓷产业的态度坚定不移,转型升级这条路也坚定不移。
面对经济新常态,2018年法库陶瓷对内狠抓技术创新、环保升级改造,对外很抓国内、国际市场拓展,并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再度崛起。
2018年,法库陶瓷产业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保改造项目——“煤改气”工程。截至目前,园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及200余家配套企业在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全覆盖。
2018年,法库陶瓷通过充分激发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园区企业自主关停21条低端、落后产能生产线万平方米,占园区总产能的1/6,压缩产值近15亿元。另外对20余条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以通体大理石、柔抛大理石、全瓷瓷片、瓷质通体仿古砖、大规格薄板为代表的先进产能,增加9000万平方米,产值增加近25亿元。
法库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淘汰、压缩约40%的低端落后产能,到2020年,法库陶瓷中高端产品比重要达到70%以上,加速推动法库陶瓷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目标迈进。
但与此同时,在市场低迷、环保从严、产能过剩诸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正处在改革关键阶段的法库陶瓷产业,改革的阵痛也已经开始显现。
银行等重点金融机构对陶瓷企业的贷款发放呈现不断收窄、从严、从高态势,融资越来越难以及日趋常态化的大额抽贷行为正在加剧企业的债务危机。“煤改气”也客观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目前,除能源价格上涨外,硅酸锆、碳酸钡、氧化锌、熔块、纸箱、木托等基础原材料呈现出全面上涨态势,法库陶瓷保持多年的价格优势正在被迅速弱化。
在此形势下,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以“项目为王”为抓手,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入配套企业,并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目前已成功签约多个项目。
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在保持建筑陶瓷集群优势前提下,将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法库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型陶瓷、建材全产业链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2018年落幕,回顾这一年,夹江产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环保升级、产品提档、退城入园、新线扩建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虽然,在新一轮的洗牌行动中产区内不少陶瓷企业被淘汰出局,但是却让存活下来的陶瓷企业重新换发了新力。
2016年夹江政府对城区周边陶瓷企业实施“退城入园”,计划在2到3年内对城区陶瓷企业完成搬迁转移,这一目标到2018年基本完成。至此,夹江陶企分散的产业格局被重新规划布局,未来夹江境内的陶瓷企业将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和高端陶瓷园区内。
2018年,夹江产区在环保升级方面走在其他产区前列。从最初的禁止“煤焦油”外运,到实施“煤改气”,淘汰271台高能耗、高污染的煤制气锅炉等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响应国家加强环保整治的号召。
2018年夹江继续实施环保高压政策,对产区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在线监控,严格把关环保排放标准。同时,也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行动,对于城区周边陶瓷企业存在的粉尘超标、噪声污染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
近年来,夹江产区紧跟行业产品潮流,推出的通体大理石瓷砖、薄板、中板、大板等产品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2018年在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的牵头下,产区内陶瓷企业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产品升级,品质先行”。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2018年夹江产区生产线变化最大的还属抛釉砖生产线,而抛釉砖生产线的变化主要在于工艺技术的变化,通过工艺技术的改变使原来生产抛釉砖的企业升级为生产通体大理石瓷砖。
除通体大理石瓷砖以外,瓷片的品质提升也是产区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在普通瓷片遭受市场冷遇后,夹江产区内瓷片生产企业也开始对瓷片进行升级。其升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坯体加白加厚,提升产品的强度和硬度;二是对釉面进行抛釉,提升釉面的亮度和清晰度。
2018年,虽然在这一年里夹江产区内陶瓷企业经历了一轮残酷的洗牌,但是却也给夹江产区未来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