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程意亭花鸟瓷板画真品图片及判决法子
程意亭,男(1895年—1948年),原名程体孚,别名甫,艺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斋名佩古,江西乐平人。祖居乐平县城南门外大码头官路口程家。程意亭对中国画和瓷画颜料的漂研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画面上的色彩富丽古雅,兼有豪壮和柔美的格调,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程意亭8岁丧父,由其兄长抚养长大。ob体育14岁起在祥盛粮行学徒。其父程志承生于1853年,殁于1903年。其母汪水娇生于1854年,卒年不详。程意亭有四兄弟。1920年与汪春兰结为夫妻,生育三子。按程意亭之意愿,希望小儿子学画,继承父业,但其本人英年早逝,无法传艺,故无一子继承其绘事。程意亭生前无什么嗜好,但对京剧艺术却情有独钟。 “一马离了西凉界……”唱得字正腔圆,常博得大家的掌声。他喜好穿着,注重仪表: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杖,白净的脸上常饰一副眼镜,风度翩翩。他平易近人、性情温和、为人慷慨仗义,别人有难总乐意相助,从不要别人什么好处。早在农村时,村与村之间常发生纠纷和械斗,村民们便请他出面调解,他不仅乐意出面,且常能奏效,邻里们就连家庭纠纷、父母出殡、办理淘金证等等琐事,都少不了请他帮忙。
少年时代的程意亭在粮行学徒,常路过南门大街一家裱画店,被该店板壁上的纸画所吸引,往往驻足观赏而误时误工,被兄长责备。从此程意亭对学徒无意,立志从艺。1911年,16岁的程意亭自行离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原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师从名家张晓耕及潘陶宇学习山水花鸟。1914年毕业后,程意亭在九江“普芳居”瓷店从事瓷上绘画。曹焜督军江西期间,在南昌建“迎庆楼”,负责建造的程先生与程意亭关系甚好,特请他为该楼作画。“珠山八友”中有的人通过程意亭的介绍,也参与了该楼的作画活动。1925年,程先生促成程意亭举家从九江迁往景德镇,于筷子弄开办瓷店,开始了在瓷都景德镇的艺术生涯,同时也与“珠山八友”结下不解之缘。他最早参与了“月圆会”的艺友聚会,亦是“珠山八友”早期的成员之一。
程意亭从艺之初,喜好且绘得一手好山水。一次画友请人鉴赏其山水画时,听见有人戏谑地说了声:“画是画得很好,但稿子是我的。”他甚感自尊心受到莫大的伤害,发誓从今以后再不画山水,而专攻花鸟画。1931年,他为某官家绘制瓷板画,因只落款而未动笔,得罪了这个有来头的主顾。为逃避追究,他独自离开景德镇赴上海,慕名寻师来到浙派名画家程璋(程瑶生)家中,成为程瑶生的入室弟子。他求师时隐瞒了自己从事瓷画的经历,为程璋磨墨,担当勤杂3年,偷偷地学习了程璋的绘画技法。程璋早年宗没骨法工笔花卉,中年后改变技法,采用西画明暗透视之术,色彩浓丽、构图别致且不落俗套。他画松皴石把握大度、自创新貌的艺术特色,对程意亭影响极大,为其今后的瓷上花鸟画再攀高峰奠定了基础。程意亭与乐平县城开爆竹店的汪少平老板关系甚密。1934年从上海学艺回来后,曾在汪少平家中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汪老板后屋作画前店卖画。当年14岁的农村孩子张景寿,常到镇上为其父抓药,路过店门,总是留连不舍地看程意亭作画,并默默地记下程意亭的每幅画,回到家中再画在纸上。这种求学爱画之举被程意亭发现,张景寿最终成了他的得意门生。
20世纪30年代中期,程意亭在江西省浮梁县立饰瓷科初级职业学校(原县立初级职业学校),从事花鸟画专业教学。16岁的张景寿正好也考入了该校,从此师生关系更为密切。程意亭常接济贫穷的张景寿,每学期替他代交40块大洋的学杂费和5块大洋的生活费,并让其跟在自己身边学画瓷,毕业后收为关门弟子。
程意亭没有将一身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却带出了余见田、余学匀、张景寿等十来个徒弟。他在学校任教时治学严谨,犹如他的花鸟画那样一丝不苟。他善于将粉彩颜料重新漂研调配,色泽更加鲜明而不娇媚、丰腴且洁雅,并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秘方和绝活传授给学生和徒弟。此外,还经常耐心细致地给弟子们谈画理、论鉴赏、品名画、述画论。张景寿先生如今在瓷坛享有盛誉,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家,仍念念不忘程意亭的再造之恩。
1925年至1935年,是程意亭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的许多作品均是这一时期的创作,期间有一件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抗日战争时期,“珠山八友”成员各自东西,程意亭返回家乡靠卖画维持生计。ob体育此间乐平县民众教育馆举办画展筹资,程意亭为之在半年内绘制中堂100余幅,其中绘有动态各异的一百只麻雀的《百雀图》中堂画,被一军官以100担大米之价买去。百余幅画虽然同是花鸟,章法却无一雷同,观者无不称赞其功力之深厚。程意亭花鸟画擅长工兼写,多以松鹤、荷塘、水鸟、紫藤、秋菊等为题材,常以瓷板、四方镶器为装饰载体。在他的众多瓷板画的题款中,几乎均有“拟南沙老人大意”、“拟鸳湖老人笔意”、“拟鸳湖老人法”、“拟廷锡相国大意”、“师南沙翁法”、“仿鸳湖老人画法”等字样,反映了程先生聪慧好悟、勤学苦练、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治学精神。“南沙老人”、“鸳湖老人”即清代杰出画家蒋廷锡。善画花卉,多用逸笔。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自然、生动、恬雅。程意亭受其影响,自己的作品在笔法上多兼工带写,用笔飘逸洒脱且工整细腻;在赋色上清新雅丽、不浮不躁;在构图上奇中求正、穿插自如,错综而又空灵;在形象上刻画细腻入微,却又注重动势神态,突破了一般花鸟画的媚世艳俗、烦琐臃杂之弊端。1939年所作《荷塘水鸟》瓷板画,整体大度的气势与局部工细的描绘相得益彰。密不透风的荷花茎叶与空旷虚无的水塘,灵巧生动的水鸟与静中寓动的花叶所形成的强烈反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程意亭瓷板画鉴定交易咨询下方图片。
程意亭以小写意笔法作花鸟画,清新灵动,意趣高华,恬淡冲和,风格独具。从程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程氏画花鸟,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讲究骨法用笔,线条细润劲挺,工整圆润,刚柔相济。特别是以“钉头鼠尾”描法勾勒的花叶,行笔有繁有简,有粗有细。而仿制品的勾勒多落笔随意,收笔飘浮,凝涩枯竭,笔韵含蓄不足,少韧练之气。
二是程氏画鸟惯用工笔丝羽法,在勾勒的基础上,用尖细的枯笔丝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鸟的羽毛整体有厚度,工细入微,严谨精致。而模仿品细腻不够,层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实僵硬,用工少者又显单薄,丝羽之法难得要领。
三是程氏画鸟头部均较大,但鸟的形体却很生动,有人问他是否合适,他说:“一幅花卉翎毛画上的鸟,多半是作为主将出现,头小就不威武,更难传神。”而模仿品有的执意将鸟头画大,但人而无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鸟缺少灵性。
另外,程意亭花鸟画的设色,也是鉴定其作品真伪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程氏所用颜料经过自己的漂研凋配,色泽妍丽而不娇媚,在填色时义能轻拂丹青,以薄为贵,呈现出特有的清丽娟秀,既有文人画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笔重彩的艳丽,艳者无飘浮感,淡者也非苍白无神,厚重浅淡之处,均以笔法皴擦染而成。
二是填色下艺达到运用自如,驾轻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画花多用胭脂红洗染,浓淡相宜,过渡自然,颜色莹润;而填画荷花却着意淡雅,表现到赭色,既丰富画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实。而模仿品设色、染色平板,少冷暖过渡,特别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艳丽,鉴赏者用手触摸有起棱之感。
程意亭作品题款有两种字迹,一是程氏亲笔所书,书体绵柔秀美,笔法稳健舒缓。程氏作品少见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意亭写”、“程甫意亭写”、“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笔”、“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写于佩古斋”、“翥山程意亭写于珠山佛印湖畔”等。另一类是他人代书款,书体劲拔,格式工整,多诗词。此类题款系民国时期景德镇专事题款之人所为,此种字体在同时期其他瓷画名家作品中也能见到。如同时期瓷画家叶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种字体,从两种题款比较中,可看到字体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民国时期,某些瓷画家请人代写款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在鉴定程氏作品时,不能只从题款来判定,尤其是此类代书款作品,要多从其他各方面来鉴定其真伪。程氏作品常见印款为:“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程意亭的作品在构图上别具匠心。如以荷茎十字交叉——造险;以花蕾设在其间——求活;以水鸟直角停栖——置死,以荷塘衬于其后——回生。进而花叶形成“面”、茎杆形成“线”、水鸟形成“点”,传统的画面内涵着现代的形式美感,不愧是名家之高招,大师之手笔。程意亭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作品中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画中诗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诸如:“疏枝最耐存霜圃,晚节偏宜映月窗”、“半架藤花酿春气,一双好鸟报新晴”、“浥露怜金色,因风想落英”等诗句对仗工整、珠联璧合,耐人寻味。
1948年,程意亭因脑溢血病故于乐平老家,享年54岁。病逝后人们在其景德镇居所清点遗物,只发现占了半个房间的白瓷板和几篓玉版宣纸及五件来不及题款的瓷板画等,其中有一幅《松鹤图》瓷板画,由其子程永建恳求刘雨岑代为题字落款,款中写道:“先君讳意亭,毕生从事艺术,颇负声誉,不幸恸于月之23日逝世,检点遗物,仅存此数帧瓷板而已,用恳世伯刘雨岑代为题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谨志。”刘雨岑的补款,是对程意亭艺术成就及其一生的最好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